2025年首届叙永豆汤面制作技能比赛报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比赛旨在传承当地非遗豆汤面技艺精髓,打造“一店一品牌,一面一风味”的特色名片。
叙永豆汤面作为川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坐落于川滇黔交界处的叙永,古称“永宁”,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本次比赛报名截止日期为11月20日,目前已有数十家豆汤面经营店面报名参赛。

01 比赛安排与参与方式
本次比赛定于2025年11月27日在叙永县春秋祠广场举行。赛事设置为豆汤面制作技能团队赛,参赛团队以豆汤面经营店面为单位,由2名持有健康证的店主或厨师组成。
比赛流程安排紧凑:上午9点20分举行开幕式,9点30分至11点30分为赛事竞技、评委评判和游客品鉴环节,11点30分开始颁奖仪式。
参赛团队需在40分钟内现场制作完成豆汤面展示作品,包括1道展示作品、1份评委品尝份和20小份现场观众品尝份。赛事奖项设置丰富,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名,三等奖500元/名,优胜奖200元/名。
叙永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豆汤面经营店面踊跃参与,通过比赛交流提升技艺水平,共同推动叙永豆汤面这一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

02 非遗技艺的百年演变
叙永豆汤面的历史与叙永作为川滇黔商贸枢纽的地位密不可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日夜穿梭,需要一种既能快速提供能量,又方便食用的餐点,豆汤面应运而生。
豆汤面的核心技术在于“豆汤”的熬制。选用叙永本地生产的黄豌豆,这些豆子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经过浸泡后更容易煮烂出沙。熬制过程讲究“慢工出细活”,文火慢炖至豌豆外皮完整,内里却已化沙。
民国时期,叙永豆汤面逐渐从街头小吃进入餐馆饭店,其制作工艺日趋精致。这一时期,豆汤面完成了从单纯饱腹到追求口感的转变。
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叙永豆汤面技艺传承进入新阶段。老师傅们开始系统整理制作要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艺体系。
进入21世纪,叙永豆汤面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地方小吃升级为文化符号。
03 现场体验:美食与文化的盛宴
本次比赛不仅是技艺的竞技场,更将是美食爱好者的盛宴。据主办方介绍,比赛现场特设观众品尝区,参赛团队需要准备20小份豆汤面供现场观众品尝。
游客和市民将有机会一次性品尝到来自不同店面的多风味豆汤面,亲身感受这一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这种安排打破了传统烹饪比赛“只可远观”的模式,让大众成为美食的最终评判者。
比赛场地选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春秋祠广场,参赛者将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展示技艺,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叙永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豆汤面文化的展示平台。”活动策划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叙永豆汤面。”
04 技艺传承与时代创新并举
本次比赛评判标准兼顾传统与创新,从出品设计、制作工艺、呈现效果、配料搭配和实用性五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实用性占比最高达30分,凸显赛事对豆汤面在现代社会生命力的重视。
比赛要求参赛作品既要彰显叙永豆汤面传统烹调技法,又要蕴含特色文化内涵。这种既保护传统又鼓励创新的思路,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目前,叙永豆汤面正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真空包装的豆汤面让外地人也能品尝到这一特色美食,而速食产品的开发则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本次技能比赛,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组委会鼓励参赛者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发出适应现代人口味的新品种。
比赛当天,春秋祠广场将设置专门的观众品尝区。组委员提醒,想现场体验多家豆汤面风味的市民请提前到场,品尝份量有限,送完即止。
对于未能参赛的市民,这不仅是一次味觉盛宴,更是了解叙永饮食文化的生动课堂。现场还将有豆汤面制作技艺展示环节,老师傅将现场演示传统豆汤面的制作工艺。
距离比赛还有一周多时间,但叙永的大街小巷已然弥漫着豆汤面的香气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