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午,西贝餐饮集团发布致歉信。
西贝表示,深刻意识到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10月1日前,全国西贝门店将完成相关整改调整。
以下是道歉信全文:

人民日报:
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
新华社: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十分常见。为什么预制菜仍引发诸多争议?文章分析——
其一,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
其二,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传导到消费端就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
其三,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通知中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事实上,更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对隐瞒和欺诈。
央视新闻: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文章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从痛的领悟中,往对的方向去
西贝与罗永浩之争,至此结果已经分明。
这也是对当下所有企业的提醒,做生意,尤其做大众生意,不能不懂互联网,不能不共情消费者,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当一开始贾老板说出“一定会起诉”的 “霸总式”发言,他就输了。哪有顾客吐槽两句就要 “拿法律武器”的,谁能这么霸道?这里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西贝失去了“服务消费者”的初心。
西贝作为一家1988年成立的的品牌餐饮,二十多年来,一直屹立不倒。据资料显示,2025在国内拥有近400家门店,1.7万员工。可以这样说,在国内餐饮业红海中的,西贝能发展到这个品牌规模,这么些年一定是有不少做“对”的地方,而这些“对”的地方,就是“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感到好的品质好的情绪的地方。所以这么多年西贝才能依靠万千消费者用“脚”投出来的,推动着走到这么远。
贾国龙称,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胖东来最核心的就是服务,在胖东来服务宗旨中,“人”是一切的核心。西贝当下最迫切的,是怎样挽回消费者的心。
网上对西贝的关注吐槽争议,在现在的热度下都很正常;但对西贝的问题也不要无限放大,非要打倒在地。30多年做大一个企业不容易,一个企业不仅是企业家的财富,也是社会资源所在。一个良性公共议题要达到的效果,是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非要打垮哪个。
企业栽了跟头,但也要允许它再爬起来。如西贝能利用这次危机,痛定思痛,认真反思,重新把初心置顶,与消费者共情,把“质价比”提上去,真正作出餐饮业的标尺来,才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所乐见的。
来源 @西贝XIBEI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