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承星志 铸弹魂”志愿宣讲团走进宜宾市叙州区鱼池社区,以“核的三生三世”为主题开展趣味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6-12岁社区儿童普及核科学知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通过知识讲解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科学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当天,鱼池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30余名儿童围坐成圈,期待着这场特殊的科普课堂。宣讲团成员提前布置好场地,投影幕布上“谈到‘核’你会想到什么”的提问引发孩子们热议,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核武器”“核辐射”“原子弹”等答案,现场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在“解码‘核’的奥秘”知识宣讲环节,宣讲团成员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抽象的核科学知识。从医疗领域的核磁共振到发电领域的核能应用,从核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到核电核燃料循环体系,宣讲者将复杂知识转化为生动故事。“核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像医院里给病人做检查的核磁共振设备,就运用了核技术。”宣讲团成员尹晓彤边展示图片边讲解,同时重点围绕核安全防护要点展开科普,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核、科学看待核。当讲到“两弹一星”时期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攻克核技术难关的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孩子们讲解核科学知识沈榆淇 供图
趣味互动环节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切水果”游戏中,宣讲团成员将核科学关键词融入游戏指令,孩子们需在投影屏幕出现“核能”“铀矿石”等正确词汇时快速“切水果”,出现错误词汇时则保持不动。10岁的李雨桐反应敏捷,连续答对多个问题,赢得其他小朋友的阵阵掌声。“这个游戏既能玩又能学,我记住了好多核知识!”她举着获得的小奖品开心地说。
图为孩子们参与“切水果”科普互动游戏沈榆淇 供图
手工制作“弹簧小火箭”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宣讲团成员分发材料包后,耐心指导孩子们组装火箭主体、安装弹簧底座、创意装饰箭身。7岁的王梓涵在志愿者帮助下,给火箭贴上星星贴纸,还在箭身上写下“中国航天”字样。“我的火箭要飞到太空去探索!”他举着完成的作品骄傲地展示。宣讲团成员詹梓辰表示:“手工制作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为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玩具 沈榆淇 供图
鱼池社区相关负责人观摩活动后表示,此类科普活动丰富了社区暑期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接触科学知识,“高校志愿者带来的专业资源和生动形式,让科普教育更有吸引力,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活动常来社区。”
此次活动通过知识宣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融入科普教育。未来,团队将继续创新科普形式,让更多青少年感受科学魅力,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沈榆淇 供图
文案:王茜蝶 宋婷
图片: 黄一航 沈榆淇
审核:方舒雅 詹梓辰